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发贴,分享了自己在高铁上的一段“奇遇”——一位商务舱乘客从早上8点半上车后便开始不停接打电话,一边听取工作汇报一边部署工作,直到正午12点才停下用餐,随即又投入通话,在八小时的行程里,其累计通话时长竟达七个半小时。该帖子在社交媒体平台引发诸多网友的讨论,相关话题也登上“热搜榜单”。据报道,有媒体记者尝试联系发帖网友了解更多详情,未获回应。
铁路12306客服就此事回应称,现行规定中并无禁止乘客接打电话或说话的专门条款。若乘客认为受到干扰,可向列车工作人员反馈,列车工作人员可劝导通话乘客降低音量,但无权强制其终止通话;对于乘车环境可能被干扰的问题,客服建议乘客选择“静音车厢”以规避此类干扰。
在笔者看来,我们应客观理性看待此类事件。
近年来,随着铁路网不断密织、铁路服务不断完善,乘坐高铁列车出行已经成为很多乘客的首选。必须肯定,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广大乘客在列车上尽可以享受休闲、娱乐、阅读、社交、饮食、工作等多种多样的权利,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打电话。
具体到此事来看,一方面,既要理解乘客“遇到突发事件”“处理要事急事”“及时完成工作”等诸多情境下打电话的合理诉求;另一方面,“长时间高频通话”“音量过大”等行为,对公共空间安宁可能造成的侵扰确需引起重视。
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关于公共空间文明的边界确实值得探讨。有人对泡面的味道比较敏感,有人在意孩童的哭声,有人对座椅的洁净度有自己的期待……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一个更有序、更舒适的车厢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
我们期待,“钢铁巨龙”载着广大乘客奔赴“诗与远方”,文明出行的理念也能更加深入人心。(文字:魏平;漫画:马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