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评论  >  正文

年三十的团圆饭,烹出“家”的暖心味道

2020-01-24 08:45:37 来源: 未来网

  此时此刻,春节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而我们个人都行色匆匆,坐上高铁、飞机、汽车,或者开车行进在高速公路上,向着同一个方向出发。故乡是一种力量,城市化推着我们往外走,故乡拉着我们向内收,我们不停靠近家的方向,只为赶上年三十的那一顿团圆饭。

  对每个游子而言,年三十的团圆饭都有着特别的价值。它既是一顿每年不多的与家人吃饭的场合,更象征着一个团圆的时刻。这顿饭,绝不只是美味那么简单,更有一种超验的价值——与家人团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诗人对家的眷恋,时光穿越千年,人类早已进入城市化,但对家的眷恋,从未改变。年三十的团圆饭是农耕社会的遗留,也是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留给我们的最后一隅。每个人都倍加珍惜。

  中国人讲究传承、讲究宗族,团圆饭就是这种概念的现实体现。一家人齐齐整整地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这可能是自春节以来就有的现象。而今,在年味儿越来越淡、传统节日越来越不被重视的当下,吃一顿年三十的团圆饭,弥足珍贵。

  尤其是对小朋友而言,他们自小在城市长大,习惯了旅游过春节,对过年、对团圆、对团圆饭的认知非常模糊,甚至,到底什么是“年三十的团圆饭”,他们可能都压根儿没听过。而此时,城市归来的游子,携妇将雏地回故乡跟老辈人吃顿团圆饭,这必定也是一种迥异于城市生活的体验。

  所谓传统,就是在一件件具体的传统仪式中体现出来,所谓传统的传承,也需要每个父母亲自给予孩子仪式感,只有具有了这种仪式感,孩子才能感受到传统的力量,进而继承传统。

  时代永远一去不复返,现在的00后、10是彻彻底底的互联网原住民,物质生活的丰裕,为他们追求潮流提供了前提条件。与老一辈人相比,很少有人会有饿肚子的经历,他们是真正物质丰盈的“小康一代”,对贫苦生活没有切身体悟,职业与工作的生存工具属性弱化,但是他们对传统也是异常隔膜。

  春节与团圆饭,是帮他们消除这种隔膜的绝佳场合,只有回到互相,只有尝一尝故乡的饭菜,他们才会有乡愁,长大之后才会有关于故乡的美好回忆。因为,所谓乡愁,不过是舌尖上的民族主义。乡愁就是故乡的食物,就是故乡的一草一木,就是故乡的物候,而只有亲自接触他们,乡愁才能得以形成。

  年三十的团圆饭,才能烹出家的味道。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烟火气才有家,而所谓烟火,就是指农家烧柴做饭。这大概也是团圆饭的来源之一吧。

  如果你想家了,如果你想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没有什么不是一顿团圆饭不能解决的,如果不能,那就两顿。一桌热气腾腾的团圆饭,那是关于传统、关于春节、关于家的味道。如果说,评价我们一生中最终美味的一顿饭,我认为一定是年三十的团圆饭。

  (未来网评论员 汉卿)

作者: 汉卿 编辑: 李奕磊

新书打榜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客服电话:010-5752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