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评论  >  正文

未来网评:大学生的恋爱课,应该怎么上?

2020-10-13 14:48:07 来源: 未来网

  近日,有媒体面向全国1028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9成的大学生支持学校开展恋爱课,而如何解决恋爱中的矛盾和分歧、如何面对感情的结束是他们最希望学到的内容。很快,这一调查结果便登上热搜,很多没有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也纷纷点赞转发。

  1028的调查样本不算大,结果却绝非一面之词,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对这个调查结果笔者毫不意外。在笔者的印象中,每当学校里有“恋爱”相关的讲座,一定场场爆满,甚至还会有同学趴在教室外的走廊窗户听。事实上,大学生群体中,有不少同学真的不会恋爱,小到不知道周末怎么一起过,大到不理解什么样的感情才是健康可持续的。一些为情所伤,酿成悲剧的新闻也时有发生。

  当“恋爱”话题可以拿上台面,作为一种知识、一门课来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或者说,是大学教育越来越回归人本的一项重要体现。在互联网语境下,同学们关于“想恋爱”的话语也十分有趣:有时会用“柠檬精”“单身狗”“酸菜鱼”做自我调侃,有时也会“简单粗暴”地在社交媒体说一句“为什么我没有男\女朋友”……

  表达方式不断迭代,但是对于恋爱的渴望和向往却始终如一。更何况,恋爱课对于大学生们来说,确实有现实的心理需要。

  当大学生经历了初中、高中严格的管理与监督,终于呼吸到大学校园里自由的空气时,那份年少的悸动与少年的好奇便会以不可阻遏的态势涌现心头;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孤独”已经成为了特别常见的形容词,很多大学生觉得自己活成了马尔库塞笔下那个“单向度”的人,这时候,对爱情的渴望通常更为强烈,大家都想找到心中的“白月光”;此外,这几年还有这样的吐槽,“读书时候不让我谈恋爱,毕业了就催我结婚,我会吗?”因此也有人说,恋爱课是解决中国青年单身率高的一把利器。

  如此看来,恋爱课仿佛是众望所归,但现实可能并不这么理想化。毕竟,当任何东西成为一门“课程”,就往往会进入“应试”的框架之中。正如有同学担忧,恋爱课的考核怎么办,难不成要看谁成功脱单?如果只是进行理论考试,又难免沦为“鸡肋”,若不进行考核,则很可能被“别有用心”的同学视作“水课”来刷学分。所以说,恋爱课应该采取怎样的授课与考核形式?应该讲哪些内容?恋爱课真的有用吗?这些都是需要回答的问题。在笔者看来,恋爱课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比如不必要一定要做成上课的形式,定期举行相关讲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愿参加;或者在学校里开设各种心理咨询辅导等等,都是效率更高的形式。

  若要真的作为一门课来上,则要从内容上下工夫。恋爱课,听起来是一门功能性导向的课,但落脚点绝对不能仅限于此。恋爱关系与亲子关系、朋友关系等,共同构成了一个人全部的社会关系,一个人面对不同关系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但人格与世界观却贯穿始终。而恋爱作为一种亲密关系,往往能把一个人的人格体现得更为强烈,与此同时,这种人格给别人造成的爱与伤害也会翻倍。与其功利地讨论如何脱单、怎么恋爱,不如先把落脚点放在人格与心智的培养方面,这是恋爱中的必备素养,也是处理一切人际关系的核心因素。在考核中,可以采取更开放的形式,比如多出开放性试题,或者进行课堂讨论,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爱情观,老师们也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进行单独指导。

  当然,我们不能指望一门课,就可以让学生完全懂得恋爱,毕竟,人性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爱情也永远不可能是扁平化的理论知识,恋爱不是程式化的,有着无数种可能,课程不会提供一个万能的“恋爱公式”。更重要的,是学会去理解什么是爱,怎么爱与被爱,这才是我们对于恋爱课最大的期待。

  作者:吕京笏

作者: 吕京笏 编辑: 李奕磊

新书打榜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客服电话:010-5752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