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来网评  >  正文

青苗网评:以技术为钥,打开数字童年的“沉迷枷锁”

2025-02-27 20:45:56 来源: 未来网

“一到寒暑假孩子就沉迷于手机,一玩就停不下来”“未成年人能轻松绕开‘防沉迷’系统,家长该怎么防?”……未成年人沉迷手机和网络的现状亟待解决。如何既留住数字时代的“窗”,又守住身心健康的“墙”,需要用技术革新给出“解题思路”,在技术迭代中完善“未成年人模式”,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一路护航。

数字时代,手机无疑是获取知识、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不过对不少沉迷手机的孩子来说,这也是其成长发展过程中的“无形陷阱”。长期以来,破解“沉迷”问题多依赖“堵截限制”。但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往往较强,简单的限制可能会引发他们的抵触情绪,甚至激发他们寻找规避限制的方法,结果也是“治标不治本”。

技术带来的困扰,还得依靠技术纾解。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提出,“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以及应用程序分发平台等相关主体应当对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要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推进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据了解,不少硬件厂商正探索“一键启动/退出”功能,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实现模式快速切换,家长可远程监控并即时干预;在软件层面,有些平台则依托AI算法,将使用时长、内容偏好等数据跨平台整合,形成全场景防护网。

在以“携手织密防护网 共筑数字童年新生态”为主题举办的未成年人手机防沉迷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们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技术防护”的建议,“家长们要用好手机和平台提供的未成年人模式,有效防范青少年网络沉迷”“AI时代预防手机沉迷更需要‘破界思维’,不能只靠传统方法,还需要用好人工智能大模型”……

种种建议,为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带来了新思路。比如,针对社交需求旺盛的青少年,可利用AI引导其参与线下活动;对易受算法诱导的未成年用户,则可以优化内容推荐机制,打破“信息茧房”。这种“千人千面”的智慧干预,既尊重个体差异,又避免简单粗暴的“断网断联”,当技术从“管控者”转型为“教育者”,未成年人方能从“被监护对象”升维为“数字权利主体”,在自主探索中建立健康用网习惯。

当AI赋能的“未成年人模式”为每个孩子定制“数字成长档案”,当硬件终端织就无缝防护网,当网络素养教育赋予孩子们理性触网的能力,我们方能将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最大增量”,守护他们在数字化浪潮中健康成长。(陆玄同)

作者: 编辑: 郭超

新书打榜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客服电话:010-5752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