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评论  >  正文

捐款千万奖掖后学,科学家精神的生动注脚

2020-09-15 18:35:12 来源: 未来网

  近日,央视《面对面》采访了华中科技大学9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崑和夫人朱慧楠教授。今年7月,崔崑院士和夫人朱慧楠教授向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400万元设立新生助学金,而这已不是这对夫妇第一次捐款。时至今日,夫妇俩捐款多次,总额已超千万元。

崔崑院士(右)和夫人朱慧楠教授在位于武汉的家中合影)

  作为当代科学家,崔崑院士和夫人朱慧楠教授不仅在科研道路上取得了喜人成果,也一直积极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回望历史,在每一次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刻,总有科学家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和人民助力。为了新中国发展放弃一切回国的钱学森,扎根西北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全力以赴研究新冠疫苗的陈薇院士等等,无一不是爱国科学家典范,激励着当代青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砥砺前行。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这是科学家的爱国精神。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以后,崔崑院士和夫人朱慧楠教授心系祖国和人民,不忘党员身份,以特殊党费的形式捐出了100万支持抗疫。平日里,他们醉心研究,大胆创新,一心为国家科技发展做贡献;国家大难面前,他们同样不忘祖国人民,以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淡泊名利、潜心钻研,这是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崔崑院士和夫人朱慧楠教授捐出的千万余元是俩人的毕生积蓄。“奖金对我没有吸引力”,于崔崑而言,只要研究成果得到应用,造福国家和人民,就是最开心的事。名利皆为浮云,即使身处旧居,身着旧衣,也改变不了他潜心向学的钻研之心。中国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正是依靠着一代代科学家这样的奉献精神实现的。

  甘为人梯、奖掖后学,这是科学家的育人精神。崔崑院士和夫人朱慧楠教授的捐款大多用于设立助学金,资助贫困学生上学。2006年,81岁的崔崑院士退休后,将自己的经历和收集的资料整理成书,为后来者留下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年轻人要有一生的奋斗目标,要学有所成、报效祖国”,崔崑院士的淳淳教导表达了对当代青年人的殷切期望,也为青年一代坚定报国之心注入了力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科学家满怀爱国热情,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刻苦钻研,不断奋斗,取得了令人惊喜的科技成果,孕育了伟大的科学家精神。有一分光就发一分热,正如崔崑院士和夫人朱慧楠教授一样,广大科技工作者理应继续传承、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在科研道路上攻坚克难,奋发图强,为建设现代化社会发光发热。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创新队伍中最具有活力的中坚力量。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以优秀科学家为榜样,牢记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将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到建设现代化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一定在科研道路上走出自己的精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孔雪静

作者: 孔雪静 编辑: 孔雪静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1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客服电话:010-5752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