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评论  >  正文

未来网评:在时代的考卷上,填满青春的答案

2023-06-07 16:18:53 来源: 未来网

  青葱六月,扬帆远航。6月7日上午11点半,2023年高考首门科目语文落下帷幕,在千万考生合上笔盖的刹那,“高考作文”相关话题也随即登上社交网络热搜榜,成为今日当仁不让的公众关切。从宏大的叙事角度来看,高考是为国选才的重要方式,其中的一笔一划都可谓力有千钧,而在高考作文中书写下稚嫩却也坚定的笔迹,是莘莘学子们以时代为考场,交上的一份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

  从“写什么”到“怎么写”,从来都是高考作文的念兹在兹。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观察,每一个高考考生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他们始终与社会、国家乃至世界都保持着多元有机的联系。一纸考卷里,就有这番举重若轻的映照。在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中,全国甲卷 “人·技术·时间”、全国乙卷 “一花独放不是春”、新课标I卷“故事的力量”以及新课标II卷“青少年自己的空间”等作文试题,都能让我们窥见或大或小的生动落脚。

  历年高考作文考题,都不会旁落对“人”的关注。今年高考中,全国甲卷 “人·技术·时间”的试题,就延伸了“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的思考。作为“网络原住民”,年轻的考生们应该是对技术发展最有发言权的群体之一,也大都产生过“时间去哪儿了”的困惑。如何把搅动心绪的所思所想写在试卷上,需要他们反求诸己,并从中找到“人”的位置。这样的作文试题,既有社会问题的反映,也有科技进步的叩问,让考生充分领悟到了时代发展的多重维度。

  相比来说,全国乙卷“一花独放不是春”的试题,则更有高屋建瓴的寓意,考生们可以打开更宽广的视野去审题。“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等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无论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还是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以及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从来都是建设者,而非清谈客,广大考生们对此有自己的判断。校园里需要安静的课桌,并不意味全球风云的就此隔离,已经平视世界的年轻人,他们内心的纵横捭阖,也将付诸笔端。

  每一个普通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定义着真实的时代图景。在新课标I卷“故事的力量”中,考生要感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的情感力量;在看到新课标II卷“青少年自己的空间”作文试题,他们多少也会为“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而共鸣……在日常的视听里发现精彩,在琐碎的思绪中寻找意义,当它们不经意间成为试卷上的书写,这也会让考生们对生活对了一份更加深刻的感悟。

  青春的境遇各不相同,但1291万高考考生们奋起的背影,又何其相似。我们期待着他们在时代的考卷上,填满青春的答案。和阅过千帆的成人相比,他们对于作文试题的审题立意和答题书写多少有些青涩和懵懂,但这种状态的萌新,并不意味着优势的缺失,尤其是当前教育越发着重于学生们的个性化表达,鼓励他们关注身边的社会生活,去体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继而完成从“知”到“行”的转变——从历年高考作文试题中,就能管窥这番变化。不囿于已知、不踟躇过往,当考生合上答卷、走出考场后,他们还将参与一场更浩大的奔赴。(谢伟锋)

作者: 编辑: 未来网新闻侯智

新书打榜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客服电话:010-5752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