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评论  >  正文

艺论场:“千秋诗颂”亮相,看见AI浪潮赋能网络强国

2024-02-28 20:33:01 来源: 未来网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中国首部文生视频 AI 动画片《千秋诗颂》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在中国迎来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网络强国战略目标提出10周年之际,综合运用AI前沿科技的《千秋诗颂》在尚未开播时就倍受关注和期待。

  截至目前,该部动画片已更新三集。从首集《别董大》来看,综合运用了可控图像生成、人物动态生成、文生视频等最新技术成果,生动讲述了唐代诗人高适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与诗词创作故事,播出后引发热烈反响。中国古典诗词在AI动画的演绎下,似乎也不再那么“晦涩难懂”,青少年观众也能更好地读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韵味和意涵。片中还展示了“七星盘”茶具、仿陕西历史博物馆透雕忍冬纹五足银熏炉的熏香炉等诸多器具,纹样栩栩如生、细节丝丝入扣,即使在大场景中一闪而过也让人一眼惊艳,甚至吸引不少文博爱好者纷纷开启“寻宝模式”,寓教于乐在此时有了更生动的注解。数据显示,该片首播收视份额4.22%,收视率在所有上星频道动画片中高居第一。

  作为国内首部以我国自主AIGC技术支撑制作的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可以说,它是我国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一次集中展现。从美术设计到动效生成,再到后期成片的各个环节,科技赋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推动了科技与艺术、新潮与传统的深度融合,为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赋予了“新生命”。想象一下,曾经只能在熟读背诵并理解文义的基础上自行想象诗词传达的意境,如今在AIGC技术的加持下,大家可以在一系列视听盛宴中沉浸式体验诗词创作者的生活背景、个人遭遇、当时心境等。对孩子们来说,每学一首诗都像是一次情景体验、一次古今对话,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好奇、自信的种子会渐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基于此,《千秋诗颂》的探索为新时代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途径。

  纵观我国近年来网络视听领域的发展,生成式AI技术越来越深度参与其中。据了解,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抓住AI机遇,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多家机构合作,研发AI视频修复增强平台、推动产学研各界共同参与数据生态建设,在北京冬奥会、建党百年期间以及日常的节目制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乐见,由AI技术支撑创作的海量优质网络文化作品,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推动我国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注入新的活力。

  放眼AI浪潮下的网络世界,AI绘画正最大限度地释放着人们的想象力与艺术创造力,AI虚拟主播创新新闻表达、颠覆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文生视频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网络视听产品的制作以及宣传推广效率等,无不显示着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AI技术的迭代升级,为网络强国建设汇聚了广泛而有力的“AI力量”,也极大地促进以深化新技术应用为重要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诚然,从专业角度看,《千秋诗颂》所依托的视频生成模型与Sora等世界先进技术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我国从未停下探索发展AI前沿科技的脚步。5G技术实现全球领先、算力网络加速普及,为AI技术研发、迭代发展夯实网络基础设施;“文心一言”“星火认知大模型”“央视听媒体大模型”等AI生成技术模型陆续被研发出来,并在产研结合中升级进步,推动互联网新形态的变化。从人才培养上看,我国每年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毕业生超过450万,为AI科技及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在这样的语境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类似甚至超越《千秋诗颂》的AIGC精品力作亮相,网络文化发展、网络生态建设也将更加有“技”可循。

  《千秋诗颂》演绎的是千百年前的文化故事,借助的却是最先进最前沿的智能科学技术,这或许也正是一种奇妙的“呼应”——信息化浪潮下,古今碰撞、人机交互、文化科技融合,呼唤着文化自信,也昭示着“阔步迈向网络强国”的时代图景。(魏平)

作者: 编辑: 未来网新闻侯智

新书打榜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客服电话:010-5752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