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评论  >  正文

【春日盛会谱新篇】从实践发力,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可感可触

2024-03-08 13:47:21 来源: 未来网

  【编者按】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这个春天举行的全国两会,注定承载着更多的意义和期待。未来网评论部推出【春日盛会谱新篇】系列文章,洞观这场春日盛会关涉的国计民生,并从中汲取发展智慧,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蓄前进力量。

    ————————————

  近年来,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红色研学、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很多家长陪孩子旅游的重要选择。时代也呼唤更具活力和浸润力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两个字,说起来简单,阐述起来也不难,但要融入每个人的一言一行,还需要向法治借力。今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把爱国主义的道德教育、文化传承与法治保障融合了起来,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共青团中央提交《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实践教育的提案》,建议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实践教育,提升实践教育的普遍性和有效性。其中提到加强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场馆设施规划建设;深入挖掘文旅事业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功能;增强学校第二课堂爱国主义实践教育育人功效;促进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国防教育,树立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念;将爱国主义实践教育纳入学生培养方案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等诸多细化举措。这些,都有利于用系统思维构建爱国主义教育新格局,助力广大青少年上好爱国主义实践教育这门大课。

  今天,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需要的不是高谈阔论,不是豪言壮语,而是扎扎实实的行动。团中央的这份提案,让针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形象和具体,也让“爱国主义教育法”融入青少年日常,有了更鲜活的载体。当抽象的理想信念与情怀,在实践的思考与感悟中升华,青少年们自然会更加深刻地明白,到底什么是爱国。

  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教育,仪式感是落点之一。仪式感可以唤醒我们对在意事情的敬畏与重。比如团中央在提案中建议规范开展入团、入队仪式和十八岁成人仪式,同时在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日普遍开展民俗文化活动、纪念庆祝活动。比如,有80余年办学历史和红色文化积淀的培黎职业学院,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每周一升旗师生都面向国旗宣誓,让大家在升国旗、唱国歌、入团宣誓、烈士祭奠等活动中沉浸式体验爱国主义实践教育。通过一个个仪式感满满的活动,广大青少年可以置身于这种充满家国情怀的情境中,去体去思考,进而将这种情感落脚在行动中,传递给身边人。

  就像有老师说,“爱国不一定非要战场上轰轰烈烈,但一定要时刻有满腔热情。”这份满腔热情从哪里来呢,显然是要从实践中来。比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师将课堂搬到烈士雕像旁,重温了烈士的光荣事迹;带领学生在湘江战役纪念馆深刻体味“惨胜”的深远意义;跟随学校驻派第一书记在广西全州县的田间地头插秧摘果等实践让爱国主义教育变得更加鲜活、更加走心。

  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从来不缺乏素材,英雄的故事、历史的烟云、文化的积淀,浩大繁多。也有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种红色研学路线,各式爱国精品课程,关键是这些载体是不是真正发挥出了有效作用。爱国主义实践教育,是接地气的教育,同样的故事,不同的讲述方式,对每个人的感染和启迪是不同的。所以,爱国主义实践教育是有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教育程度群体,有统一也有区别。正如团中央此次提案中建议的针对大、中、小学生打造精细化的讲解内容

  在以往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往往可能更注重一些宏大概念的灌输,有时甚至流于形式。但爱国主义实践教育,是一种双向奔赴。从青少年可感知、能理解的角度入手,带领他们去聆听故事切身体验,进行潜移默化影响,才能真正入脑入心。当然,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也不局限于红色革命教育。在笔者看来,祖国大地上每天发生的可喜变化每一位奋进拼搏的个体每一个凡人善举,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素材在对它们的一次次认真体悟中、在广泛的实践不断走深走实中,爱国主义精神必将融进每个青少年的情感意志陆玄同

作者: 编辑: 徐静

新书打榜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客服电话:010-5752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