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评论  >  正文

青年来论:“乡村情景剧”为什么这样“火”

2024-04-03 17:28:49 来源: 未来网

  近年来,乡村新农人不断涌现,以乡村生产生活为内容源泉的情景剧短视频井喷式发展。一部手机、一把支架,乡里乡亲、街里街坊……儿时熟悉到无聊的乡村场景、乡音乡情被搬上屏幕后,引得全国网友一路“追剧”。

  乡村情景剧“吸粉”的一大优势,是其对农村生产生活的演绎,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比如,贵州农村青年戴繁一人分饰多角,说着贵州方言,演绎雨后清晨在门前清扫落叶的勤快大婶、从山里干活回来的拉话老奶奶;山东男性博主“沂蒙山尕老太”,装扮之后俨然一个上世纪80年代沂蒙山小脚老太太;陕西渭南博主“小瓶盖吖”“年年有鱼”“喇叭花”三位“90后”女娃,把彩礼高、结婚难、留守儿童等农村老问题演绎得活灵活现……真实且新鲜的各类乡村生活被一一呈现,增添了乡村情景剧的独特魅力。

  乡村情景剧的“吸睛点”还在于,它们不仅带给了广大网友迥异于现代都市生活的乡村景象体验,而且还展现了当下乡间生活大不同于从前的时代魅力。曾经很长时期,一提到农业、农村和农民,人们总是联想到“脸朝黄土背朝天”等传统落后的景象和面貌。其实,当下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早已旧貌换新颜,一派勃勃生机。新一代农民,当好“新农人”,用好“新农具”,干好“新农活”,在乡村振兴之路上一路向前。乡村情景剧,正是因地制“剧”,是对这些“山乡巨变”进行的原生态、艺术化的时代表达。

  乡村情景剧的火,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完全自在自为的。相关政策举措的助力,是促进乡村情景剧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早在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就印发《“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将乡村网红培育计划纳入城乡文化惠民工程,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加入乡村网红队伍。一大批乡村美景、美食、好物,在既有正能量又有大流量的乡村网红推介下成为“爆款”。而由乡村网红演绎的乡村情景剧,在挖掘地域文旅特色、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赋能和美乡村建设中,发挥了显著而积极的作用。

  应当看到,乡村情景剧的火,也具有内在的商业和市场逻辑。它们与短视频网络社交平台,有着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关系。以网络视听业务为主的平台在积累到大量城市用户后,便积极拓展农村用户市场,鼓励并扶持农村创作者上传自制内容。作为乡村生产生活的网上映现方式,乡村情景剧创作自然在鼓励和扶持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城镇网民规模达7.66亿人,农村网民规模达3.26亿人,网络视听用户规模为10.74亿人。这也为网络乡村情景剧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受众基础。

  长远来看,乡村情景剧要长红长火下去,还有需要改进和努力之处。比如,要把稳正能量的底线要求,守住法律和道德的边界,不能单纯追求“流量为王”。创作者要自觉提升创作素养和能力,避免陷入抄袭、低俗化等“泥潭”,创作出更多原创性、高质量的作品。同时,网信等部门、相关社交平台也要各自负起监管责任和社会责任,对乡村情景剧把好导向关、品质关。

  乡村情景剧发展势头正旺,让我们看到了真实而具有时代魅力的美丽乡村。也期待着,有越来越多的优质乡村情景剧被创作出来,让广大网民看到焕发着振兴生机、充满无限希望的乡村新景象,传播和弘扬好优秀乡土文化和现代乡村文明。(茅亩)

作者: 编辑: 瞿凯侠

新书打榜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客服电话:010-5752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