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北京某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陈梓墨和李若宸同学心存好奇,生活在偏远山区和农村的小朋友是否也能和他们一样,借助人工智能快速获取各类学习资源?来自福建山区的张艾米同学则满怀期待,盼望着人工智能相关课程能早日纳入日常学习范畴……
在科技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医疗、金融、交通等诸多领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教育正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伴随着“两会时间”的开启,孩子们的这些具体关切,也得到了代表委员们温暖而有力的回应。
在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看来,孩子们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关注和思考非常有意义。她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很多乡村学校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过程中,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匮乏、场地受限、家长和教师认知不足等一系列难题。基于此,她正积极推动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开展城乡优秀教师“手拉手”帮扶活动、借助网络获取AI教学资源等举措,着力破解当前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面临的痛点,“努力不让一个孩子在人工智能时代掉队”。
早在2024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就已明确,2030年前要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这一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人工智能教育正从美好愿景逐步迈向全面实践。放眼全国,各地中小学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路径,如邀请专家分享前沿理念、组织优秀教师交流实操技能、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等,这些有益尝试为人工智能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
3月4日下午,2025年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在未来几天里,代表委员们将带着深入一线的调研成果与深刻思考齐聚一堂。“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这一重要议题,也将在这场春日盛会中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既关乎国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也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期待借着两会的东风,凝聚各方力量,为孩子们的美好未来筑牢坚实根基,让他们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绽放光彩!(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