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晚,金华市境内发生一起货物列车与旅客列车侧面冲突事故,导致K1373次旅客列车机车前台车脱线,所幸无人员伤亡,铁路部门迅速处置,3小时内完成换挂机车恢复运行。
事故处置期间,该列车上的一名旅客因车厢闷热难耐,将列车上的一扇车窗砸开,这一事件引发了网友关注和热议。据报道,铁路公安并没有对砸窗的旅客进行拘留,仅对其批评教育后放行。
列车滞留,车厢内通风不畅、闷热难耐带来的不适,的确容易点燃旅客焦虑情绪。需要明确的是,车窗、车门的设计与管控均以旅客安全为首要考虑。从实际情况来看,事发时,列车滞留线路两侧无站台、车门离地面高度超1.5米,且时值深夜光线昏暗,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贸然打开车门疏散旅客,很可能导致旅客跌落轨道,或者遭遇其他突发状况,引发二次事故。事故处置期间,铁路部门紧急协调送来900余罐八宝粥、1300余瓶矿泉水,安排工作人员上车接力式传送给旅客,有助于为旅客降温解暑,还联系10辆120救护车在东孝站做好了应急准备。此外,列车工作人员对车内闷热和旅客耐受情况进行了跟踪研判,并评估车内虽闷热但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这体现了铁路部门基于专业规范的理性抉择,旨在为全体旅客筑起安全屏障。
当然,旅客情急之下破窗通风的行为也并非不可理解。有律师称,该旅客的行为实际上“符合应急避险的限制条件”。在笔者看来,该行为虽然可以理解,但不得被随意效仿。一方面是当时车厢内环境的确未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案的程度;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车窗被砸后,列车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损列车需要额外检修,可能会影响整体恢复进度,且若其他旅客纷纷效仿砸窗,则容易导致列车因车窗大范围破损而无法继续运行,千余名旅客的疏散、转运或将耗费更多时间与公共资源,还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列车晚点。因此,我们理解砸窗旅客的无奈,也期待大家都能进一步从整体安全角度思考此类事件。
据报道,当日23时27分,经铁路部门紧急处置,滞留在沪昆线东孝站的K1373次旅客列车,换挂机车后恢复运行,车上无人员伤亡。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面对此类突发事件,铁路部门有必要加强应急处置的透明度,及时、准确地向旅客传达事故处理进展、后续安排等信息,让旅客了解情况,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恐慌。而对于旅客来说,也应该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多一些理解和包容,毕竟,解决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归根结底,此次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唯有旅客与铁路部门相互理解、通力协作,才能在突发状况下,最大程度保障安全、减少损失,共筑旅途平安。(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