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 最新报道 > 正文
2025年春运期间,铁路部门以多元服务供给、落实便民惠民举措等工作,交出了一份充满温度与力量的答卷。中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创历史同期新高,不仅印证了“流动中国”的强劲脉动,更展现出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活力。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中国铁路不断刷新着旅客的出行体验。面对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旅游流“四流叠加”的复杂形势,铁路部门以开行学生专列、务工专列等精准化服务破解“出行难”的民生课题。电子客票“一证通行”提升旅客出行效率;静音车厢、适老化服务、重点旅客服务等多项便民举措织就温情出行网。在云南,国铁昆明局在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上安排会说老挝语、英语以及民族语言的乘务人员,使用中、老、英三语广播,并配备可翻译多种语言的翻译设备;在东北雪原,铁路部门经过实践摸索,形成了一套应对严寒、冰雪天气运营安全的组织措施……这种服务品质提升的转变,折射出中国铁路的高质量发展历程。
中国铁路架起国际合作坚实桥梁。今年1至2月,当广深港高铁跨境客流突破500万人次,当中老铁路跨境旅客同比增长57.9%,当中欧班列稳定畅通,助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铁路成为国际合作舞台上熠熠生辉的闪耀力量。跨境铁路不仅促进旅游消费的增长,更推动“高铁+旅游”“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
铁路运输的高效运转有效降低了社会物流成本,促进了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长三角、珠三角的务工专列保障企业节后复工复产,东北地区的“冰雪专列”推动“冷资源”转变为“热产业”,西部地区的旅游专列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从“运输工具”到“经济引擎”,中国铁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绿皮车的悠远汽笛,到复兴号的呼啸而过,从“四纵四横”的全面建成,到“八纵八横”的加快形成,当流动的风景线串联起山海与城乡,一条条钢铁动脉正书写着惠及民生、联通世界的时代篇章。(文字:白小平;漫画:杨慧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