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起,全国铁路旅客运输领域将全面使用电子发票,不再提供纸质报销凭证。这一技术迭代,是铁路部门以数字化转型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旅客出行体验的深刻实践。
电子发票,提高旅客出行便捷度。旅客本人在行程结束或者退票、改签业务办理之日起的180日内,可通过铁路12306或车站售票窗口、自动售票机申请开具电子发票,这让报销凭证的获取更加便捷,为旅客省去奔波排队的时间成本,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
铁路部门设置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的11个月过渡期,允许纸质凭证与电子发票并行。这一设计,既给企业财务系统升级预留了充足时间,也给习惯纸质报销的旅客提供了适应空间,有效避免了“技术跑在需求前面”的尴尬,体现改革的务实与周全。值得一提的是,面对老年人、脱网人士等不便操作的旅客群体,铁路部门增加线下申请渠道和购票人(代办人)开具服务;电子发票开具后180天内允许3次信息修正……这些细节,没有让技术成为“门槛”,反而让数字化服务有了“人情味儿”。
全面使用电子发票的价值,还在于管理效能的跃升。对单位而言,财务人员可基于电子发票开展无纸化报销、入账、归档、存储等业务,推动相关业务数字化转型和“网上办”;电子发票作为增值税扣税凭证,单位可通过登录电子发票服务平台,查询电子发票对应的增值税税额并按规定勾选抵扣,免去按照总价进行换算的计算程序,减轻工作量,这都有助于为单位提升管理效率注入强劲“数字动能”。
数字化转型,从不是冰冷的技术叠加,而是让技术成为服务升级的“翅膀”。从电子客票到电子发票,中国铁路始终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助力旅客美好出行,也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魏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