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近日官方报道,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6.2万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里程突破12万公里,电化率高达75.8%。从1975年宝(鸡)成(都)铁路全线完成电气化改造,拉开我国铁路现代化的序幕,到今年,中国铁路电气化已走过五十年的光辉历程。中国铁路电气化进程,折射出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跨越,也为经济社会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了澎湃动能。
中国铁路电气化的故事,可以说是一部自主创新的奋斗史。几十年前,宝成铁路电气化改造前,还需在宝鸡至秦岭区段使用蒸汽机车前拉后推;如今,铜铬锆合金接触线可以让时速400公里的高铁列车实现安全、稳定、低成本运行,填补了世界时速350公里以上高强高导接触网线材的空白;曾经依赖进口的恒张力放线车,如今不仅打破垄断,而且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转场运输成本降低了70%,整车功能也显著优于传统的放线车……这些突破绝非偶然,从坚定地执行一个又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到推动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关键技术,铁路人持续推进中国铁路电气化。从“四电系统”的自主构建,到数智化平台的全面落地,每一步突破都离不开“敢为人先”的勇气与“久久为功”的坚持。未来,随着CR450动车组投入商业运营,中国铁路有望树立世界高速铁路新的商业运营时速标杆,进一步为中国铁路自主创新写下生动注脚。
数智化转型,促进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比如,过去,京沪高铁检测工程师团队每年要肉眼判别1400万张照片;如今,高速铁路4C视觉智能分析系统实现了接触网零部件松动、缺失等1300余种隐患缺陷的高精度、高效率检测,效率与精准度双提升。从“人眼巡检”到“智能诊断”,从“经验判断”到“数据决策”,中国铁路利用大数据、5G、云计算、无人机、图像识别系统和智能化装备等新手段,建成了多专业集成的智慧运维大数据平台,实现牵引供电设备管理降低运维成本20%、设备大修期延长20%、牵引供电设备故障率降低20%和接触网零部件寿命延长20%。当铁路沿线的感知设备、牵引变电所的智能监控、无人机的巡航巡检织成一张更加高效、智能的“数字网”,中国铁路的“智慧运维”将打开新篇章。
铁路电气化,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从重载铁路大秦铁路累计运量超90亿吨,保障能源运输;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跨越雪域高原,助力边疆发展;再到渝厦高铁串联区域经济动脉,电气化铁路早已不是简单的运输通道,而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血管”。
五十载铁脉奔腾,半世纪风雨兼程。中国铁路电气化,既书写了“速度与激情”,也描绘了崭新的未来与希望。期待中国铁路继续以创新为笔、以技术为墨,书写更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新篇章,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注入更多活力,为世界交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许佳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