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起,全国铁路旅客运输领域将全面使用电子发票,不再提供纸质报销凭证,继续提供“行程信息提示单”打印服务,同时增加线下电子发票申请渠道和购票(代办)人开具服务,为老年人、脱网人群等旅客获取电子发票提供便利,旅客购票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这不只是票务形式迭代,也是集提升效率、绿色发展与人文关怀于一体的铁路服务实践。
在提升效率方面,电子发票替代纸质报销凭证,旅客无需专门在乘车前后预留时间到车站打印纸质凭证,既有利于提升出行效率,也能获得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对于单位来说,财务人员可基于电子发票开展无纸化报销、入账、归档、存储等业务,推动相关业务数字化转型和“网上办”,助力财务管理向智能化、高效化迈进。
在绿色发展的时代命题下,全面使用电子发票无疑是铁路部门交出的一张亮眼“答卷”。2024年,全国铁路年发送旅客超43亿人次;2025年暑运期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9.43亿人次……我国铁路客运量庞大,若持续依赖纸质报销凭证,对资源的消耗也会比较大。全面使用电子发票后,将进一步减少纸张生产、印刷、回收等资源消耗与污染,降低碳排放。
在人文关怀方面,为保障老年人、脱网人士等不便操作的旅客群体获取电子发票,铁路部门增加线下电子发票申请渠道和购票(代办)人开具服务,在创新中留有温度,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温暖民生。
从硬板票到电子票,载体虽迭代,“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始终未变。展望未来,期待全国铁路旅客运输领域全面使用电子发票能持续带来更多利好。(刘朋霖;李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