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评论  >  正文

未来网评:风“豫”同“州”,我们携手共“渡”

2021-07-21 19:24:57 来源: 未来网

  暴雨倾泻,洪水如巨浪般涌来,雨水倒灌入地铁车厢,漫至人们胸部乃至头部,无数人被挡在回家的路上……7月20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郑州市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降雨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千年一遇”“相当于150个西湖从天而降”,社交媒体上都在热议这场罕见的暴雨。毫无疑问,它打破了社会运转惯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节奏,致使交通瘫痪、供电崩溃,郑州一度被“浸泡”在滚滚洪流中。

  若无力阻挡“风雨”,那便选择“同舟”。

  从昨晚开始,“郑州挺住”“天佑河南”的字样就刷遍了朋友圈,凝聚成一片引力强大的“网络磁场”,让亿万国人同频共振。其中,一张“河南暴雨救援最全电话表”,一份“暴雨自救指南手册”在各种群聊、社交媒体中被无数次传播着,让更多人看到它们,也许就能挽救更多生命,对于远隔千里的大多数网友来说,这已是能做的最大努力。

  在“发电机支援”与应急抢险队的共同努力下,停电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在逐步恢复正常医疗秩序,病人得以继续接受救助;郑州酒店全部降价,让“无家可归”者有休息的地方;滞留于郑州东站的学生管乐团奏响《我和我的祖国》与《歌唱祖国》,为大家加油打气……

  这场暴雨洪水的底色无疑是灰的,我们感动于人性的温情,并非美化灾难的残酷,而是希望从中汲取战胜灾难的力量,并且明确如何让一座座城市、让城市中的人们,及时止损。

  我们看到,在郑州陇海中路,过路行人手挽手形成“人墙”走过水流湍急的路段,也要想到那些一时难以自救的被困人员,尽快在信息收集、救援行动等方面作出统一而周密的安排;我们看到消防救援队、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星夜驰援,也要思考如何科学救灾抢险,不留盲区、杜绝隐患,以及妥善安顿受灾群众和安排生产生活,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集体主义智慧早已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年轮中,作为一种精神基因存在于细胞核里,抵御了一次又一次灾难的“拷打”。此刻,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7省消防救援水上救援专业队伍1800名指战员、250艘舟艇、7套“龙吸水”大功率排涝车、11套远程供水系统、1.85万余件(套)抗洪抢险救援装备已紧急驰援中原大地。在灾情的中心,环卫、电力、通信、市政等工作人员一直坚守岗位,做这座城市沉默而坚实的后盾。如此带来的信心是理性的、有底气的,而不是盲目的、麻醉的。

  灾区之外,不少媒体与组织都开设了“紧急求助通道”,一些大学设立了“帮扶项目”,如有因家庭突遇灾害而导致生活、经济困难的同学,可向院系或学校申请临时困难补助。在大自然的灾害面前,人之为人的文明之光愈发凸显。守望相助,是人性、是本能,是道德、是文明,是应对灾难、战胜灾难、行稳致远的根由。在中国,这样的力量从不缺少。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我们喊着“郑州挺住”,也坚信郑州一定会挺住。因为14亿人同舟共济的巨轮,一定能平稳驶过洪水与风雨。(吕京笏)

作者: 编辑: 未来网新闻侯智

新书打榜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客服电话:010-5752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