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3月11日下午闭幕,2025年全国两会圆满落下帷幕。今年全国两会上,诸多关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举措与讨论备受瞩目。从巩固“双减”成果,到“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从回答“小问号”背后的青少年关切,到致力于探寻“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带来的成长新机遇,都为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勾勒了一幅满怀温情与力量的宏伟蓝图。
这幅蓝图中,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及与少年儿童相关的社会保障工作,是关系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关键笔触。“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等工作安排,不仅有助于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也可以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实现全面发展。“加强困境儿童、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则是对这些特殊儿童群体的有力托举,可以通过完善落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的成长发展编织一张温暖而坚实的保护网。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聚焦青少年成长的方方面面,纷纷建言献策。有的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加强网络分级治理等提出建议提案,从不同角度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有的积极回应青少年成长中的种种困惑。比如,面对小学生对使用人工智能(AI)方面的疑问,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指出合理利用AI的关键在于“引导思考而非替代思考”,助力青少年在科技浪潮中既不落后,又能保持独立思考能力;全国人大代表方燕提出“丰富线下文化活动”“强化家庭监护责任”等建议,解答学生“能不能出台一些更有效的措施,引导我们合理使用网络”的疑问。这种互动不仅拉近了全国两会与青少年的距离,有助于全国两会精神在青少年群体中落地生根,也展现了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成长需求的细致关怀。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全国两会上,共青团中央提交了《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涵养塑造青少年价值观的提案》。“解读转化经典文本”“创新课堂教学场景”等提议,既有助于推动青少年更好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又着眼于帮助他们坚定文化自信,为其长远发展注入持续而强劲的精神动力。
2025年全国两会已圆满落下帷幕,接下来,随着各项政策落地实施,我们期待学前教育更加普及普惠、思政课更加有趣有料,期待家长和老师能够正确引导孩子们使用AI等新技术,期待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得到更多关注……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广大青少年能够茁壮成长、全面发展,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评论员 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