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评论  >  正文

未来网评:清明古韵在现代传承中绽放新光彩

2025-04-04 09:57:06 来源: 未来网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当太阳到达黄经15度,清明,这一既体现自然规律、又承载人文精神的传统节日便如期而至。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清明节也以崭新的姿态演绎着独特的节日内涵与文化魅力,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增添了一份温暖与力量。

这个延续千年的传统节日,在人工智能(AI)、元宇宙、绿色低碳转型等浪潮的席卷与推动下,不断实现新的传承与发展,既留住千年文明的韵味,又回应时代命题的叩问。

今年清明节期间,中国少年报·未来网推出的“春风寄哀思 清明祭英烈”H5产品引导青少年参与线上互动,向英烈致敬;北京市通州区创新开展清明节“云祭扫”活动,丰富祭扫选择……如今,网络祭扫、云祭拜逐渐成为新风俗,打破了时空限制,让身处异乡之人也能及时追思缅怀。鲜花祭祀、植树祭祀也日渐盛行,摆放的鲜花、栽种的树苗传递着哀思,既保留祭扫仪式感,又契合环保理念,为清明节注入时代活力。

与时俱进探索创新的祭扫方式,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也为在年轻一代中传播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打开新思路——多样而符合发展潮流的祭扫形式更能吸引他们参与,进而在亲身体验中领悟清明节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意义,激发他们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使命感。

清明节除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是国家的法定节假日。清明节期间,不少地方都会推出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让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以更加鲜活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在云南腾冲,以“绿色追思 文明传承——倡导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为主题的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分享家风家教故事、举办文明市集等,将文明、‌俭朴、‌节约的殡葬新风悄然植入人们心中;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清明节前后推出“奔赴春天,青城之约”文旅活动,涵盖踏青游园、红色记忆、探秘文博和非遗民俗四大主题,助力人们在体验春天的同时,深入探寻清明节的文化底蕴……各地活动精彩纷呈,人们于亲身参与中深情追思缅怀,在沉浸体验时品味文化魅力,也于踏青出游间激发消费新活力,这都有利于促进清明节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学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也围绕清明节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清明节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他们心底种下“慎终追远”的种子。比如,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中学举办主题为“寻访革命先烈足迹,共绘家乡发展蓝图”的红色教育实践课程暨清明远足祭扫活动,让革命精神与热爱家乡的情怀浸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又如,山东省济南市育秀中学小学部二(13)中队特别策划“制作青团”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亲手制作青团的过程中,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从古老的“墓祭”之礼到“献花、植树送先人”的文明纪念形式,从“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耕智慧到“全民植树增绿 共建美丽中国”的环保理念,从踏青吃冷食到出游赏花,清明节的表现形式、参与方式在岁月长河里持续演变,但其承载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源远流长的清明节正以崭新的面貌融入现代生活,博大精深的清明节文化内涵也不断丰富。人间四月,草木葳蕤,让我们在清明节独有的叙事中,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也凝聚奋进之力;追忆故人寄托哀思,也于“万物皆显”中感受旺盛的生命力;抢抓农时传承古人智慧,也悠然踏青赏花促进文旅市场“春潮涌动”。如此,让清明节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大放异彩,为我们的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魏平)

作者: 魏平 编辑: 耿玥

新书打榜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客服电话:010-5752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