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近日,“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天津举办。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地域文化的集中展示,更向世界传递中华文明的“和合”理念。
天津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地处“一带一路”的海陆交汇点,是展现中国开放胸怀的重要窗口。比如,截至2025年3月,天津各类国际友好关系城市已达103对,覆盖世界五大洲54个国家,经贸往来密切,合作成果惠及多方;又如,天津已在亚非欧23个国家建成24个鲁班工坊,其中,在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柬埔寨、埃及等国家建设了10个鲁班工坊,这些工坊不仅是中国开放包容姿态的生动缩影,也是中国与世界交流互鉴的具象表达。
天津的“和合”,在历史文化、科技创新等领域都有不同的体现。五大道上各式的洋楼和古文化街中的中式建筑,共同勾勒出天津中西合璧的城市风貌;天津承办的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等,深深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无论是依托高校集聚区建设的天开高教科创园,还是天津港北疆港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都是天津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这种“和合”,让天津在时代浪潮中始终保持着兼容并蓄的发展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即将于2025年8月31日至9月1日承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目前,天津市已与上合组织国家建立友城20对。当埃及留学生来到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当俄罗斯青年通过短视频向俄罗斯民众宣传天津……“和合共生”理念正具象化为跨国交流的实践。这既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也呼应了“上海精神”中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内核。
天津用智慧港口的开放姿态告诉世界,中国的大门越开越大;用文化交融的温暖瞬间诠释“和合”,中华文明始终追求美美与共;用协同发展的实践证明,“中国方案”注重互利共赢。当“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的镜头聚焦天津,世界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蜕变,更是我国在开放中谋发展、在交融中促共赢、在传承中求创新的时代风韵!(文字:刘畅、王平;AI漫画: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