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评论 > 正文

好评中国|以史为鉴,捍卫正义守初心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节点,一系列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8月28日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下称“纪念活动”)首场记者招待会,介绍了纪念活动最新筹备进展,并介绍此次纪念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十六个字,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使命,也蕴含着对未来的期许——从历史记忆里汲取前行力量,在缅怀先烈中凝聚信仰光芒,以和平坚守捍卫国泰民安,以奋进合作奔赴未来征程。

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才换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终的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对这段历史的铭记,从不是复述苦难,而是深刻揭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近年来,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种种负面言行,也更凸显出铭记历史的必要性。从将“南京大屠杀”写成“南京事件”,到部分政客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从斥资560亿日元开展所谓“正确形象”宣传掩盖战争罪责,到最近通过外交渠道呼吁欧洲和亚洲国家审慎考虑是否参加北京举行的“九三”纪念活动,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行径,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真相的侵蚀、对人类良知的挑战。我外交部、国防部多次严正回应,敦促日方正视历史,同军国主义彻底划清界限。也由此,我们对抗战历史的铭记更具现实意义:唯有清晰记得战争如何爆发、和平何等来之不易,才能筑牢防止悲剧重演的防线。

铭记历史,也是对抗战先烈的深情缅怀与纪念。无论是杨靖宇将军“腹中满是草根而宁死不屈”的气节,还是赵一曼烈士“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赤诚,以及许许多多无名战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都令人感动。无数先烈用生命为“家国”二字写下了沉重的注脚,对他们的缅怀,从来不止于纪念仪式上敬献的花圈,更在于将这份精神融入奋进之路。在抢险救灾“逆行而上”的身影里,在科技前沿攻坚克难的日夜坚守中,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奔波脚步间,在边防线上风雪无阻的巡逻途中……先烈们的爱国情怀与奉献精神正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这份精神传承,让中华民族在每一次面对风险挑战时都能挺直不屈的脊梁,也让“缅怀”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前行的每一步,都是对先烈“未竟事业”的接续,都是对他们奉献与牺牲的真切告慰。

从战争废墟中一步步重建的中国,比任何国家都更能体会和平的珍贵。从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5年,到在人道主义救援中向多国伸出援手,再到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中国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和平从不是被动等待的结果,而是需要主动捍卫、积极构建的事业;珍爱和平,就要以自身的担当,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毋庸置疑,即将在九三阅兵中亮相的新一代传统武器装备、新型作战力量,也从来不是为了炫耀武力,而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守护和平的能力、维护国际秩序的决心。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意义,最终要落向开创未来的谋划与行动。26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将出席纪念活动,且参加今年纪念活动的外方嘉宾具有“级别高、代表性强、参与面广”的特点,本次纪念活动可以说搭建了一个“以史为鉴、共创未来”的国际平台。从历史深处走来,向美好未来走去,需要我们从抗战岁月中汲取精神力量,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也需要各国在全球治理中坚守多边主义,在发展进程中践行互利共赢,在文明交流中秉持开放包容。

时光流转,对历史真相的坚守、对和平正义的追求始终如一。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更应以史为炬、珍爱和平,照亮前行之路,共同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魏平)

编辑:张欠欠

马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