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评论 > 正文

青苗网评|女童被幼虎咬伤,特色项目不能让安全“失色”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雄森动物大世界,一名7岁女童在参与“与小老虎近距离互动”的付费项目时,被三个月大的小老虎轻微咬伤右腿。虽然伤势并不严重,仅破皮肿胀,但孩子也受到了惊吓,随后注射了狂犬疫苗。目前,女童家属与园方仍未就善后问题达成一致。

女童母亲冯女士表示,孩子是在园方饲养员陪同下参与该项目的,且严格遵循了园区管理要求。然而,即便如此,小老虎仍突然咬伤孩子。这就需要追问,园方安全措施、隐患排查是否真正落实到位?野生动物互动项目的风险评估是否流于形式?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是否达标?

这一事件也反映出当前部分动物园在推出“动物互动”类项目时,对动物的习性,以及潜在危险认知不足。近年来,从辽宁到浙江,从陕西到广东,不少动物园都推出了“摸狮子”“遛老虎”“抱小老虎拍照”等特色服务,甚至有动物园将东北虎幼崽带到酒店、将丹顶鹤带至繁华街区进行表演,以吸引游客注意。然而,这些看似“萌趣”的互动背后,潜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方面,野生动物的野性难以完全驯化,即便看似温顺的幼崽,也可能因应激反应突然发起攻击,直接威胁人身安全;另一方面,频繁的人类接触会干扰动物正常的生长发育与行为习性。早在2010年,原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就已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野生动物观赏展演行为的通知》,叫停野生动物与观众零距离接触等不当行为。2023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八条更明确规定,“利用野生动物进行公众展示展演应当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并保障野生动物健康状态”。

然而,尽管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但不少动物园并没有严格执行。就此次事件而言,“与小老虎亲密接触”是否合法合规,需要打上一个问号。此外,尽管园方有饲养员陪同,却未能有效预见和阻止小老虎的攻击行为。事发后,园方在处理上也显得敷衍,最初拒绝垫付后续疫苗费用,直到受伤女童的家属报警后才同意,且提供的《医疗费用垫付说明》也和此前与家属的口头约定不符。这种推诿责任、缺乏诚意的态度,无疑加剧了家属的不信任感,也暴露出部分动物园在应急处理上的不专业。

当“萌宠”变成噱头,安全被抛在脑后,我们需要思考当前部分动物园在项目设计上的“娱乐至上”“利益至上”倾向。为了吸引客流、增加收入,一些动物园往往打着“近距离接触”“研学体验”的旗号推出各种“猎奇式”互动项目,实则是在模糊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活动界线,不仅违反法律法规,还将游客尤其是儿童置于潜在危险之中。西安未央湖动物园推出的“撸幼狮”项目,四川宜宾动物园的“幼虎合影”服务,都是典型例子。

要遏制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亟需多方共同努力。比如,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开展互动项目的动物园依法追责;而动物园应强化内部管理,坚持科学管理、安全办园;同时,家长也应提高安全意识,对所谓“安全项目”保持理性判断,避免盲目跟风。这既是对游客尤其是儿童游客生命安全的负责,也是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与尊重。

女童被小老虎咬伤,看似偶发,并不偶然。特色项目可以有,但前提是安全不能“失色”。如此,才能进一步筑牢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安全屏障,守护好每一个孩子探索自然的纯真笑容。(陆玄同)

编辑:瞿凯侠

马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