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评论 > 正文

青苗网评|“怼脸”直播军训学生已涉嫌侵权

近日,全国多所中学和中职学校陆续开展军训,阳光下,一抹抹军绿成为校园亮色。然而,部分学校及教师将直播镜头直接对准参与军训的学生,未经任何模糊处理便在短视频平台公开推送。画面里,稚嫩的面孔被直播镜头精准对焦,弹幕中夹杂着品头论足的调侃甚至低俗言论。这一看似“展示风采”的行为,实则已触及法律与教育的底线,折射出一些学校在管理方面的失范。

在“流量至上”的喧嚣中,不少学校与个人账号为了“求关注”,将军训当作宣传素材,该行径显然损害了未成年人的权利与尊严。根据《民法典》第1019条,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浙江铁券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永辉律师指出,未成年人面部特征属于肖像核心内容,“怼脸”直播军训学生直接暴露学生清晰面容,且未取得学生本人或监护人同意,已构成肖像权侵权;且即使直播目的为所谓的“展示教学成果”,或未直接营利,也不影响侵权定性。他还分析指出,《民法典》第1032条将“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纳入隐私权保护范围,“怼脸”直播军训学生则将学生“汗流浃背、神情窘迫”的场景公开,破坏了学生的“私人生活安宁”,符合隐私权侵权构成要件。更关键的是,被直播者多为未成年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负有“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法定义务。本应守护学生的学校,反倒成了侵权者,实在令人遗憾。

直播弹幕区中不时飘过的低俗评论,无疑将这种冒犯进一步放大。诸如“这个女生好看”“那个男生太矮”之类的言语,不仅不尊重未成年人,更可能对正处于自我认同关键期的未成年人造成心理创伤——公开的评价压力与外貌关注极易引发青春期学生的焦虑和自卑。张永辉表示,部分直播间主播大声呼叫学生姓名、念出不当评论的行为,也违反“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军训本身是锤炼意志、培养集体精神的过程,却被异化为一场被围观和评头论足的“表演”,这既消解了军训的教育意义,也背离了育人初心。

守土就要尽责,但平台监管的滞后与漏洞在此事件中被凸显出来。尽管多家短视频平台声称建立了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和内容审核流程,但此类把镜头对准军训学生的“怼脸”直播仍能顺利播出并持续存在,说明平台在实时监控与违规拦截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但,技术不应成为逃避责任的借口,算法更不应只追逐热度而忽略伦理。平台方必须建立更敏捷的投诉响应机制,对涉及未成年人的直播内容采取事前审核、事中干预、事后追责的全流程管理,真正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

更深一层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一切校园活动都应以促进学生成长为核心。军训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和爱国主义情怀,而不是为平台提供一段段可供传播的素材让大众消遣。倘若教育者自身都陷入对浮躁流量的追逐,又如何去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数字化浪潮奔涌,我们并不否认技术为教育带来的创新可能,但任何公开传播都必须建立在尊重个体权利、符合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学校应当制定严格的校园拍摄与传播规范,教师应率先树立更牢固的未成年人权利保护意识,平台亟需加强技术监管与伦理审核,而每一位观众也应自觉抵制对涉未成年人内容的低俗消费。让我们共同努力,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谢伟锋)

编辑:高富灿

.f_hd a { height:auto;line-height: 21px;padding: 8px 0; }
马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