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中国约2.2万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上,一座座铁路口岸助力“中国制造”“中国智造”加速走向世界,也让“全球好物”高效进入中国市场,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贡献坚实力量。未来网联合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推出【沿着口岸看变化】系列融媒体评论,从铁路口岸的繁荣发展中见证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
从1300多年前成为商队往返中亚的必经之地,到19世纪80年代成为通商口岸,再到如今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窗口,霍尔果斯这座古丝绸之路上的“千年驿站”正以崭新姿态焕发出蓬勃生机。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今年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数量已超6600列,同比增长21.8%,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霍尔果斯,蒙古语意为“驼队经过的地方”,哈萨克语意为“积累财富的地方”,该市与哈萨克斯坦接壤,是连接中亚五国与中国内陆的重要节点。坐落在此的霍尔果斯铁路口岸东承陇海兰新线,西接中亚铁路网直达荷兰鹿特丹。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运距短、成本低等优势,经该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开行线路不断增加、辐射范围不断扩大。据统计,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的中欧(中亚)班列通行班列线路总数已达90条,可辐射境外18个国家、46个城市和地区。路网延伸、“铁龙”驰骋、口岸繁荣……一支支“钢铁驼队”在祖国西北边陲穿梭不息,构筑起了一条贯通亚欧的国际贸易“黄金通道”,有力促进互联互通。
口岸建设提质升级,“钢铁驼队”跑出发展“加速度”。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对外交往和经贸合作的桥梁。随着高水平对外开放扎实推进,新疆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口岸经济。以霍尔果斯铁路口岸为例,新疆铁路部门以数字技术赋能口岸建设,同时深化多部门间交流协作,全力推动“智慧铁路口岸+属地快速通关”模式落地生根,口岸通关效率稳步提升。新模式下,进口货物通行时间从2—3天压缩至16小时以内,降幅达70%;属地出口货物通行时间从6小时缩短至1小时,降幅达80%。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通关无纸化,便捷高效的口岸通关环境助推中欧(中亚)班列跑得更快、更稳、更广。
“钢铁驼队”的声声汽笛响彻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奏响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时代强音。展望未来,期待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继续砥砺奋进,助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文字:潘烁;漫画:武雪辰)
编辑:单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