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评论 > 正文

【沿着口岸看变化】漫评|磨憨铁路口岸绽新彩,互联互通向未来

【编者按】

在中国约2.2万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上,一座座铁路口岸助力“中国制造”“中国智造”加速走向世界,也让“全球好物”高效进入中国市场,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贡献坚实力量。未来网联合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推出【沿着口岸看变化】系列融媒体评论,从铁路口岸的繁荣发展中见证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

据近日有关报道,今年暑期,磨憨不仅气温高,口岸人气也持续升温——今年暑期,中老铁路重要枢纽磨憨铁路口岸共计验放跨境旅客4.3万人次,同比增长73.9%。事实上,近年来,磨憨铁路口岸基础设施持续完善,配套功能不断升级,促进了中老两国人员往来与文化交流。

科技赋能,磨憨铁路口岸通关效率显著提升,通关时间大幅缩短,旅客出行更加高效便捷。比如,为了让乘坐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的旅客有更舒适的通关体验,磨憨边检站加快“智慧口岸”建设,打造集智能化、模块化于一体的列车指挥运营体系,建立联检单位协同化、数据化查验模式;针对使用不同语言的旅客,配备智能语言翻译机,方便沟通交流,让通关更加高效从容,也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互联互通。

磨憨铁路口岸“上心”服务持续升级,以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与多元融合的创新举措,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例如,磨憨站设立“书香驿站”,为候车旅客提供便利的阅读服务,将实用功能与文化服务深度融合。旅客可在磨憨铁路口岸现场填写入境卡、更换电话卡,也能随手翻阅书籍,在等待中享受“文化小憩”。承载着铁路部门服务温情的“书香驿站”,不仅为旅客驱散旅途的疲惫与枯燥,更以“书香”为纽带,串联起跨国旅程的美好记忆,促进文化交流。

从“智慧口岸”建设到“上心”服务优化,磨憨铁路口岸正以创新之姿迈向未来,让中国故事随着列车鸣笛传向远方。期待磨憨铁路口岸坚持科技创新,推动服务推陈出新,为中老两国乃至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人文交流注入更多新活力。(文字:苗瑞祥;漫画:任雅楠)

编辑:侯智

马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