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评论 > 正文

青春华章|行走红色之城,聆听青春与时代的共鸣

当思政课不再局限于教室,当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强音在年轻的心灵中交织共鸣,思想政治教育便更拥有塑造未来的强大力量。近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采风活动走进江苏常州,寻访青果巷的千年底蕴,倾听瞿秋白的革命事迹,感受“江南燕”大思政课带来的价值共鸣——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推动广大青年沿着历史足迹感悟先辈的热血初心,在与波澜壮阔的党史、千年文脉的对话中,读懂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结。

红色基因并非尘封的档案,而是需要被持续激活的精神密码。“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作为第一个在中国完整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追光者,瞿秋白堪称中华大地衔回革命春色的“江南第一燕”。常州这座承载着瞿秋白“觅渡”精神的城市,深谙“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打造出“江南燕”大思政课,以“历史感”与“当下性”的双向奔赴,叩击青年心灵,激荡奋进力量——

常州工学院一群“00后”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短剧《如果可以救你》,正用穿越时空的对话演绎瞿秋白的选择,“网感”十足的表达,并非对年轻人口味的简单迎合,而是对“硬核内容”的时尚包装;常州三杰纪念馆推出“红色1+N”实境思政课,“重走秋白上学路”“运河边的成长故事”“寻根孟河”等红色线路,将文物资源串珠成链……创新的叙事打破了时空壁垒,让信仰通过人与事而具象化,从而实现了从“要我听”到“我想听”的转变。

除了悠久深厚的历史,常州丰富的创新实践,也为上好大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素材。从“苏南模式”的重要发源地,到如今瞄准全球前沿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地标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常州完成了一场深刻的“动能转换”。在这堂“实践思政课”上,青年们可以感受到城市蓝图如何在一砖一瓦的构建中变成现实。比如,“江南燕”大思政课的实境课程《瞧一桥》,就带领青年大学生站在常泰长江大桥这一“超级工程”面前,聆听工程师讲述如何攻克世界级难题,那种“让天堑变通途”的豪迈与创新魄力,恰似瞿秋白“为衔春色上云梢”的精神续章。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振,让红色基因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化作可感知的创新动能、可践行的时代担当,在青年成长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的脉搏中生生不息。

一座对青年友好的城市,必然有着美好的未来。常州不仅用思政课滋养青年,还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从“口袋公园”星罗棋布,到图书馆、博物馆成为市民的精神家园;从“龙城英才计划”广纳贤才,到城市治理的数字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常州努力让在此拼搏的青年收获归属感、获得感。而这,也传递出一种深刻的价值观:青春华章既要书写在科技创新、经济建设的战场上,也要书写在寻常巷陌、烟火人间的温暖里。

每一座城市都有独特的禀赋与故事,都可以成为青年汲取养分、砥砺品格的“课堂”,“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正需要如常州这般生动而深刻的“城市教材”。当更多城市能像常州一样,以历史为根、创新为翼、共情为脉,并将其转化为滋养青年成长的“思政课养分”,那么,它们也将吸引更多青年心向往之、投身之、奉献之。在这些立体且鲜活的“课堂”上,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也将越写越多,越写越精彩!(谢伟锋)

编辑:侯智

马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