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了“十五五”战略任务,在这幅续写时代华章的壮丽画卷中,为青少年校准人生航向、铸牢信仰根基的篇章,尤显意蕴深远。“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字字千钧的部署,是党和国家对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准护航,更是让青春力量与家国梦想同频共振的重要指引。
在网络浪潮席卷的当下,广大青少年正置身汹涌的信息洪流之中,价值观塑造遭遇前所未有的多元考验。各类思潮交织碰撞,虚拟空间乱象丛生,广大青少年若无坚实的精神锚点,极易在成长中偏航迷向。理想信念教育恰是价值养成的“指南针”,能帮他们拨开信息迷雾、明辨是非,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它也是联通课堂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关键一环——文化场馆成为思政课堂,英雄模范化身育人导师,企事业单位变身实践阵地,各界协同发力,让思政教育从“纸上谈兵”走向“知行合一”,也在全社会营造出“崇理想、重信念”的浓厚氛围。
既然是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青少年停留时间最长的学习场所,校园应当是重要阵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需与理想信念教育形成同向同行。不久前,在河海大学举办的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正是生动范本。它以网为媒、以水为介,通过主题演讲、情景演绎、音乐舞蹈、互动分享等多种形式,引导网上网下广大学子体悟责任重量、淬炼担当品格,让思想政治素养在实践沃土中拔节成长。这也启示,只有用贴近青春的表达、融入日常的浸润,才能让理想信念教育真正触及广大青少年心灵深处。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用好红色资源,便是为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打开了一座底蕴深厚的“精神宝库”。那些历经风雨洗礼的革命旧址、激荡人心的英烈事迹、气壮山河的历史文献,都是鲜活的红色资源,也能转化成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素材——
由共青团中央等部门联合开展的“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红领巾请祖国检阅”国防教育训练营活动,以探访革命旧址、重温九三阅兵盛况等形式点燃广大少先队员的报国热忱;“红领巾爱阅读——石榴籽一家亲,手拉手共成长”新疆数字农家书屋喀什地区活动,则引导少年儿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抗战故事我来讲”征集展示活动,激励全国各地青少年或走访抗战老兵记录峥嵘岁月,或查阅史料用绘画再现英雄事迹,在“讲”与“悟”中传承红色基因……一幕幕动人场景,与高校思政课的精彩瞬间遥相呼应,共同勾勒出新时代青少年在红色资源中汲取精神养分、在实践中坚定信仰的动人图景。
在“思想政治工作”前面予以“加强和改进”的语境,点出了与时俱进的维度。近日,在内蒙古工业大学的一堂校园思政课上,当发现自己的戍边经历成为课堂内容、当牺牲的战友出现在屏幕上时,退役复学的戍边战士眼泛泪光,这样的瞬间感动了万千网友,“那不是PPT,是他的青春”话题登上热搜榜,带动网友自发向国家守护者致敬,形成一股向上的情感浪潮。在笔者看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敏锐把握并积极引导这种情感洪流,让思政教育更多地融入云端,用真情实感触发共情,用时代话语讲述荣光,才能有效凝聚人心、引领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
以理想信念铸魂育人,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培养未来生力军。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这项铸魂育人工程,就是为“十五五”规划建议擘画的宏伟蓝图增光添彩。当每一颗年轻的心灵都被崇高信仰召唤,当每一个青春的梦想都与国家前程紧密相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将拥有更加磅礴的力量!(谢伟锋)
编辑: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