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来漫评 > 正文

‍【国潮少年志】漫评|把博物馆事业搞好,让文化自信在青少年心中绽放

【编者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故宫文创“破圈”走红、国漫电影票房口碑双丰收、传统非遗技艺焕发新生……新时代“国潮”浪潮澎湃,深深吸引着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目光。未来网特别推出【国潮少年志·点亮文化超链接】系列融媒体产品,探寻广大青少年追逐“国潮”之光的鲜活实践,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文化自信,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汇聚青春力量。

————————————

10月10日,紫禁城迎来它作为故宫博物院的100岁生日。这座矗立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宏伟宫殿,历经605年风云变幻,终于以“故宫博物院”的身份走过了一个世纪的现代化征程。在传承中创新,在开放中坚守,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以及各地文博场馆不断实现“新生”,也以充满活力的年轻化表达,让文化滋养与青春脉搏同频共振,为文化传承增光添彩。

故宫博物院的百年发展,离不开一代代“故宫人”的默默坚守与青春奉献。从“故宫古建保护第一人”单士元将一生献给文献研究和古建筑保护事业,到修复师们以“匠心”守护文化瑰宝,再到数字化团队助力故宫焕发新活力,正是这种薪火相传,让六百余年紫禁城丹宸永固,让厚重的历史得以延续,让中华文明的光芒在新时代持续绽放。

“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古老而年轻、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故宫博物院,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广大青少年。故宫博物院青少网站的建立,为青少年提供探索紫禁城文化、历史与自然奇观的趣味互动和学习资源;试行所有开放日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故宫,“零距离”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孩子,圆你故宫梦”夏令营、“未来讲堂——故宫里的动物世界”等活动举办,在青少年心中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故宫日历、“奉旨旅行”行李牌等兼具历史内涵与实用性的文创产品频频“破圈”,成为广大青少年追捧的“国潮”单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他们的日常生活……

故宫博物院的“年轻化蜕变”,是我国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各地文博场馆正以多元实践让文物、文化遗产等“活起来”“潮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沁润青少年心田。比如,山东省齐文化博物院的“少年博物说·文武齐鲁”公共教育开放日活动,让广大青少年通过体验传统技艺,探索春秋战国时齐国如何一步步走向强盛;敦煌“数字供养人”公募项目,号召大众特别是年轻人参与敦煌壁画的数字化保护;成都博物馆邀请初中学生自主探究精美文物背后的时代背景、制作工艺、艺术价值等,挖掘成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期间,全国每年举办展览超4万个、教育活动超50万场次,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助力广大青少年在了解文物、体验非遗、数字互动中读懂历史、爱上传统,厚植文化自信。

当然,日益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广大青少年从来不是文化传承的旁观者,而是主动参与者、传播者。他们“为一座馆奔赴一座城”,在各地文博场馆的文创店,精心挑选连接历史、现在与未来的凤冠冰箱贴、“马踏飞燕”主题玩偶、考古盲盒等,与这些产品承载的厚重历史实现“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奔赴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地,与石窟造像“打卡”合影,也感受浓厚的石窟艺术底蕴;在沙坪坝博物馆,他们积极参加文物模拟挖掘与修复活动,体会寻找文物的艰辛以及修复过程中的不易……文博场馆与青少年“双向奔赴”的鲜活实践,生动展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非高高在上的“老古董”,而是可以融入生活、点亮青春的“精神潮品”。

从紫禁城到千万家,从文博场馆到生活日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通过多元载体融入青春岁月,焕发时代活力。期待更多青少年坚定文化自信,矢志助力“国潮”兴起,以创新创造点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超链接”,为赓续中华文脉注入青春智慧与活力!(文字:魏平;AI漫画:王波、于伶智)

编辑:侯智

马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