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来网评  >  正文

未来网评:理性填报高考志愿,探索成长成才无限可能

2025-07-03 16:36:31 来源: 未来网

连日来,广大高考考生陆续进行志愿填报。专业方向的抉择、院校平台的筛选、城市环境的考量等等,填报志愿时考虑的每一个维度都可能左右未来发展的轨迹。然而,一些机构或个人为牟取经济利益,散布虚假信息、贩卖制造焦虑,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为此,近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咨询有关信息,勿存侥幸心理、勿信不实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信息爆炸的时代,当志愿填报“乱花渐欲迷人眼”之际,要相信“官方最权威”。从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整理发布20个志愿填报策略,到各省区市招办(考试院)官网提供权威数据,再到各大高校官网公布招生通知、在社交平台开展招生直播答疑解惑……这些官方平台提供的信息往往经过了严格审核,还能带来招生政策的核心要点,有助于考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精准把握院校专业情况,为志愿填报提供坚实依据。

截至今年,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实行“新高考”,考生填报志愿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比如,多数省份采取院校专业组报考模式。这对志愿填报的精准度、专业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催生出对科学指导的迫切需求。艾媒咨询数据也显示,超九成高考生愿意选择高考志愿填报服务,2025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预计为10.9亿元。

从“专家一对一咨询”,到AI辅助填志愿产品,各类服务的涌现在一定程度上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了便利,缓解了他们的焦虑情绪。比如,在整合数据资料方面有显著优势的AI,能够迅速提供高考政策解读、高校招生计划和历年录取分数、同水平考生历年报考情况等海量信息,还能利用历史数据和概率模型,对不同院校和专业的录取概率进行预测,有利于节省考生和家长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一些机构利用信息差,抛出“分数最大化”“低分高就”的诱惑,甚至炮制“免试入学”“包分配”等噱头进行虚假宣传,也让人防不胜防。与此同时,AI辅助填志愿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无法保证,可能出现的“AI幻觉”也容易导致输出错误的结论,且AI很难洞察不易量化的个人发展关键维度。这就提醒广大考生,不能轻易将志愿填报全权托付给他人或AI,而需多了解报考信息,并结合自身规划理性判断。

从以往现实来看,不少家长在“名校情结”以及功利化选志愿氛围的裹挟下,引导考生选择自己并不喜欢或不擅长的专业,为其将来的人生道路埋下“隐性暗礁”。着眼当下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情况,所谓“常青专业”的发展充满未知,简单预判未来“炙手可热”的专业也无异于雾里看花。成长成才是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说,志愿填报唯有立足自身能力与兴趣,以官方权威信息为指引,审慎权衡多元因素,才能在人生赛道上找准方向。

理性填报,静待佳音。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如愿踏入心仪学府,深耕热爱专业,在广阔天地间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谢伟锋)

作者: 编辑: 侯智

新书打榜

中央新闻网站  专注青少年领域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客服电话:010-57526311